寺院名胜古迹 Places of historical interest 荆楚之东,长江左岸,大别山南麓。浠水,英山,罗田,三县交界处有一名山,名曰,斗方。山上有一神仙之所:斗方禅寺。 斗方山的奇松和怪石最为出名。登临望湖楼东眺,白莲湖水库美景尽收眼底。湖水烟波浩渺,云雾缭绕其上,山头出没其中。实乃仙境也! 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 斗方禅寺建寺1100余年来,有过众多的得道高僧。古有佛印禅师(1032年—1098年)。后有本焕大师(1907年—2012年)。 宋神宗皇帝佩服于佛印的修德,曾奉他为当时第一圣僧。佛印和苏东坡还是一对好朋友。(明朝-魏学洢的《核舟记》有记:“船头坐三人,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,佛印居右,鲁直居左。”核舟就是雕刻的苏东坡与佛印和黄庭坚一游赤壁的场景。)苏东坡曾多次折服于佛印的智慧与德行。民间现在还有好多关于他们俩的故事在流传。 本焕大师,湖北新洲人。1930年出家。为求佛道,历经磨难,甚至被投入牢笼22载。后经伟人亲示,才得以出狱平反。本焕大师越挫靡坚,终成一代大师。本焕大师2012年圆寂,享年106岁。本焕大师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、广东省政协委员。如今本焕大师的舍利被供奉在斗方禅寺里。 降龙祖师殿 斗方禅寺内建筑众多。其中降龙祖师殿年代最为久远。因为虽然斗方禅寺建于1100多年前,但历经各朝代更替,战火兵灾的破坏,大多数建筑都没有了,唯有以花岗岩石为结构主体的降龙祖师殿得以保全。虽又经地震损坏,石梁都脱离了原位,但降龙祖师殿仍旧屹立不倒。这种种奇观也才引来了无数神奇的传说。 斗方山寨 斗方山寨位于上斗方,山頂上四周高而中央平低,地勢險峻,扼浠水、英山、羅田三縣要冲。周圍用不規則石料壘砌,城寨遺址基本可觀,分東、南、西、北四門,北門保存較好,其余三門僅存基址。現存城墙厚一點五米,高兩至三米,還保存有石刻修城記,據舊《蘄水縣志》和王葆心著《蘄黄四十八寨紀事》記載,斗方山寨最初是明朝統治者爲鎮壓張獻忠農民起義軍而建造的。公元一六四五年周從助又在這里立爲王,樹起了反清大旗,時英山王六姐亦起兵響應,蘄州荆憲王后代延荆王朱常投奔斗方山,與周王同駐山寨,聲勢浩大。清黄州總兵徐勇帶兵圍攻山寨,因力量懸殊,終被清兵攻入寨廳,周從助被俘,朱常、王六姐突圍,上了太湖司空山。 采石场遗址 斗方山采石場遗址位于山南侧中部。距斗方禪垂直距離爲 150米,這里選保存有殘斷石刻龍紁柱,大小風格與斗方禪寺石殿門龍紋柱一致,當地人稱該處爲龍柱灣,面積約100平方米,表面上亂石遍地,灌木叢生,這里除發現龍柱外,還有四個石窩留存,有歷史開采的舊痕迹,地下發現殘留的鐵器工具,并有已成型或基本成型的條石,柱礎之類的構件。省考古研究所認爲此遭址有一千余年的歷史,大體上與斗方禪寺建造年代一致,應是斗方禪寺石料開采供給地。因此,被縣人民政府定爲文物保護單位。 舍利寶塔刻字 舍利寶塔第一層塔身,北面剜有小龕,兩側各雕一尊神像,爲武士,形象逼真。二層塔身北面上刻“舍利寶塔”四字,東面石刻有塔記,文字爲:“團陂市朱天覺舍錢造,劉良獻勾當,元豐壬戌三月十二癸已題。”雖然歷時千余年,字迹却非常清楚。 醒酒石刻字 “醒酒石”三字石刻,位于斗方山西側,占地面積兩平方米;署名人爲朱期至。朱期至、字子德,明布政使朱珍子。明萬歷甲成(1574年)進士,官至懷慶太守,舊縣志均有記載。 游山不忘救國 “游山不忘救國”石刻,位于山南面石壁上,由民國時期,浠水縣縣長何廷芳書,棣體字體,落款清楚,寫于一九四零年。